
小家伙為了不刷牙,會用盡“小心思”和爸媽捉迷藏,等家長回過神來,已經記不清楚是什么時候刷的牙了。于是保護牙齒也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,就別提什么孩子刷牙的質量好不好了。
其實呢,孩子不喜歡刷牙和他們的吞咽反射發育沒有完成有關,而且孩子的口腔比較小,刷牙的時候容易惡心,這樣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孩子剛學習刷牙那么抗拒了。然而等到孩子開始蛀牙了,無奈的爸爸媽媽們也都又生氣又痛心,哭成了一片。
“愛護牙齒,好好清潔”的道理家長其實都明白,可是孩子的牙齒總是不知不覺就蛀壞了。這是因為很多家長對口腔護理存在誤區。家長一般都覺得“乳牙嘛,壞了等換恒牙就好啦”“小孩子壞牙不用治療,換牙就好”……這種想法是不對的。
忽視了口腔清潔其實是會導致口腔問題的,而種種的口腔問題最終容易影響孩子進食、身體發育,甚至會影響面容和顏值。往最簡單的說,乳牙雖然會換,但是乳牙如果病得很重,也是會影響未來恒牙生長的。包括很多家長覺得“少刷幾天牙不要緊”“出門在外不方便,孩子也就不用刷牙了”之類的想法,其實也是對孩子的牙齒埋下隱患的。如果平時也不注意保養護理,直到牙病發生了才意識到要看醫生,這時候的造成的牙病,可是沒辦法逆轉的了。
好牙齒都是“養成型”,爸媽怎么做?
擁有一口“養成型”好牙齒,其實不用那么麻煩,只要不放養孩子的牙齒,堅持簡簡單單從小養成口腔護理好習慣就好啦。而且也不用花功夫去建立新的習慣,而是要在基礎的習慣上,注意掌握技巧和方法就可以了。
首先,要適應刷牙的習慣,還要注意特殊的刷牙姿勢
家長可以用做游戲的方式來培養孩子刷牙的意識,幫助孩子養成自覺刷牙的好習慣。小孩從長出第一顆牙開始,就需要注重口腔清潔。等習慣養成了,孩子就不會過分抵觸刷牙的行為了。
還有更重要的是,家長給小朋友刷牙的時候要用正確的刷牙姿勢:6 歲前推薦圓弧刷牙法,就是在牙面上畫大圈圈的方法;6 歲后的大孩子,推薦比較科學的巴氏刷牙法(刷牙特別注意清潔牙齦和牙齒的交界處,而且牙刷貼著牙面得保持45°角,就像斜斜地插進牙齦邊緣,高頻地小幅顫動刷毛,有效地清潔牙面及牙齦溝,減少牙齒磨損)
第二,牙齒想要長得好,飲食均衡很重要
爸爸媽媽一般會覺得說到飲食均衡,是給孩子補鈣,幫孩子長高長大,增強抵抗力,身體健康。其實很多家長不知道,飲食均衡對孩子的牙齒健康發育也很重要。在日常飲食中,要注意控制糖類和軟精制食品的攝入,多讓孩子吃一些富含鈣、磷的食物,比如奶類和豆類制品等等,還可以常吃含檸檬酸的水果,讓牙齒發育更健康堅固;多吃粗糧,增加牙齒咀嚼能力。也要注意補充維生素C和膳食纖維,這樣能增加孩子牙體和牙周組織的抗病能力。
第三,出門在外也別偷懶,餐后嚼無糖口香糖及時清潔
全家旅行的時候,如果缺少清潔口腔的條件,也不能放棄口腔清潔。比較簡單的辦法就是在包包里準備一罐無糖口香糖,飯后嚼兩粒,清除口腔中的食物殘渣和糖分。咀嚼無糖口香糖還能刺激唾液分泌,中和口腔酸性,及時減少蛀牙發生的幾率。小朋友在換牙以后懂得不誤吞的情況下就能嚼了,這樣輕松簡單的口腔護理方式,小朋友在外也愿意接受。
最后,還要記得定期做口腔體檢,排除潛在口腔隱患
這是很多家長都會忽略的一個習慣。其實和每年的全身體檢一樣,牙齒也需要定期檢查。一般建議大人是一年一次,但是小朋友牙齒生長變化較快,所以建議半年到一年一次。這樣牙醫能對目前孩子牙齒的狀況及時監測,如果存在潛在的口腔問題,也能盡早發現,及早進行治療。
好習慣是獲得“養成型”好牙的關鍵
從小養成良好的口腔護理習慣,才能幫孩子獲得一口健康的養成型牙齒!